9/28/2006

族群,權勢者手中的鴉片

目前的網路發表世界,已經興盛到一種程度。我完全同意蔡志浩所言,不用接觸任何實體媒體,也可以吸收足夠新知的說法;當然實體媒體的網路版,仍舊是網路資訊的重要來源。例如長久以來,我對於某些受到不利的群體,何以繼續支持造成其不利處境的源頭,感到相當不解。不過串連幾個網路發表的分析洞見,餵食名叫「族群」的鴉片,似乎是資本家與當權者必備的錦囊妙計之一

元豪日前評論九九運動復甦公民參與政治的熱情時,曾經指出美國資本家在二十世紀初,成功地把階級問題、勞工問題轉化為白人與有色人種的種族問題。而台灣當前的領導者,也成功地把施政上碰到的問題,轉化為族群問題。這個解釋可以解答我對台灣當前政治的一個疑惑:台灣中南部的經濟景氣與就業狀況比北部差,但是中南部卻仍舊是目前執政黨最主要的支持區域。

其實「外歸因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防衛機制。把過錯歸咎於他人以取代自責,是自我安慰、走出低潮的有效方法。而透過否定他人來肯定自己,也是相當常見的心理轉機。當權者掌握這個心理特性,透過一吸上癮的族群鴉片,先切割、醜化其他族群,再把施政責任歸咎到訴求者和被訴求者族群以外的非我族類的頭上。其易受青睞與越陷越深的鴉片效應,看來效用十分強大。

江山代有才人出。今日高明的資本家,也會同一套必殺密技。美國進步派雜誌Nation最近有篇Blog,精彩描述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商Wal-mart,如何玩弄同一手法。

Wal-mart以低價襲捲全美,但是也引起不少爭議,最主要是它把不少當地的小商店弄到無法經營下去(可參見我這篇post)。雖然Wal-mart每個銷售據點也要聘請一堆人,但是他們給的薪水往往偏低。在Wal-mart或其關係企業Sam's Club,常可見到老人或殘障人士擔任較簡單的工作(例如門口接待、驗證等),這是在其他零售商是看不到的。

Wal-mart應付這種批評的策略,是把自己塑造成黑人社區的救星。這應該是針對大都市裡破敗、人浮於事的黑人社區而言。前些日子,Andrew Young(黑人,Wal-mart支持組織Working Families for Wal-mart的發言人)對被擠出市場的小店有下面這樣露骨的發言,不得不辭職下台

這些人把不新鮮的麵包、肉類、蔬菜高價賣給我們。他們現在把店賣掉,搬去佛羅里達(按:有錢人養老勝地)。我想他們已經剝削我們社區夠了。首先是猶太人,再來是韓國人,現在是阿拉伯人。很少有黑人開這樣子的店。

Wal-mart沒有因為這樣的差錯而住手。最近芝加哥市議會通過要求Wal-mart這類大型零售商給付符合生活水準工資的規定,結果被市長Ricard Daley否決掉。市長暗示支持這項規定的人,有意剝奪黑人社區的工作機會。他提到這些可能被限制的企業,原本在非黑人社區開店時,都沒問題。現在展店到黑人社區,就有人開始講黑人社區的經濟發展云云。

事實上這項規定的推動者包括許多黑人在內。但是芝加哥這樣跨族群的聯盟,很容易因為族群因素而瓦解。不能不說Wal-mart這招殺著相當高段。

至於Wal-mart究竟是否有益於黑人社區?就像最低工資支持者以及Nation這篇Blog作者所說,也許等市長與Wal-mart扈從者,自己親身體驗他們覺得黑人社區應該千恩萬謝的Wal-mart低微薪水,再來談吧!

1 則留言:

廖元豪 提到...

以前還在Bloomington的時候,也跟非裔的Brown老師談今日美國(與世界)的種族問題。其中包括「少數族裔之間」或「弱勢族群內部」的鬥爭。

美國的民權運動的確是黑人帶起,而當年的夢想是:少數族裔聯合起來抗議白人優越主義(White Supremacy)。社運也一直有彩虹聯盟的說法--弱勢大結合。

但今日卻往往得花許多工夫先處理「少數族裔之間」的拉鋸鬥爭,反而讓優勢階層(白人+資本家+男性)有挑撥的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