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/16/2008

青年團隊自發調查,揭發環評乾涸真相

台灣青年環境智庫對於目前環境影響評估制度,發起一項自主實證研究,吸引約20名各校研究生參與。上個月實證調查結果出爐,清楚揭露潛藏在經濟 v. 環保的表面衝突爭議之下,現行環評制度受到蓄意擠壓的嚴重貧血真相。

這支研究團隊訪談上一屆過半數的環評委員,並製作普查問卷,發現所有受訪者皆認為目前由開發單位委託顧問公司所撰寫的「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」,普遍具有避重就輕、傾向開發的偏頗立場。他們進一步以87年至96年,環保署線上公布的339份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為樣本,檢視個別開發案對於環評項目的影響評估,發現環評說明書普遍對於重要環評項目,認為不會造成影響或僅造成輕微影響。縱使有影響者,也幾乎都以創造就業機會、帶動經濟繁榮等理由,認定將對社會經濟造成正面影響。

面對環評說明書普遍呈現的偏頗立場,環評委員在現行制度上卻很難加以有力駁斥。本研究以上屆某位環評委員的公文收發記錄作為計算基礎,發現環評委員們兩年內平均每2.06天就有一件開發案要審。每件多達數百頁的報告,無給職的環評委員從收件到第一次審查之間,卻只有短約9天的審查期間。

更為完整的研究成果,整理發表在青年環境智庫的部落格上,有興趣者請直接參閱。

在本研究所發現高度扭曲的環評制度下,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品質,實在令人無法期待。而缺少了紥實的審查品質作為基礎,環境議題想要不成為交相放話喊價的政治化爭端,實也難矣。由此也突顯了在國內目前環境之下,少一點口水爭執,多一點實證調查以發現真相,有多麼地重要。
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哈,立達老師,青年環境智庫就是我們所上李佳達同學召集的耶,我也有參加。在這裡看到老師關心相關的報導,真是驚喜耶!

王立達 提到...

姿裴:

這個研究揭露了國內環評制度的真相全貌,是十分有價值的本土研究,很高興妳也是其中一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