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曾經發表於2004年4月新新聞第893期,原標題為「自由貿易的階級因素」,主要想指出我從美國藍領與低階白領工作的流失,看到了效率與異化,或是與人被化約為生產因素之間的衝突。因此文章裡所提到的「階級」,是指社會上不同的經濟水準所造成的人群差異。後來參加公費口試時,口試委員之一看到我的簡介上列了這篇文章,就問我對自由貿易與勞工的看法。經他指正,我才知道目前固定的用法,階級問題專指與藍領階級有關的問題,算是上了一課……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近年美國熱門的話題是,業務外包(outsourcing)導致國內工作機會流失,這也成為2004年總統大選的主要議題之一。美國社會關心的是藍領與低階白領工作淨流失到其他低工資國家,對於經濟發展與民眾就業所造成的傷害。主張這項趨勢仍然符合美國利益的一派,總認為這可以提升美國企業的效率,進而創造更多薪水優、內容更好的工作機會。在貿易層面,這批人也主張其實其他國家的技術密集工作,如IT服務業等,也大量向美國企業集中。兩相比較之下,總體而言對於美國還是比較有利的。
我的領域之一是貿易法,出身於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台灣,應該與這批人站在同一陣線才是。但每次思及,總是不免有所懷疑。從階級觀點來看,前述工作流失的趨勢,代表的無非是非技術或低技術工作的減少,或是薪水下降。雖然高技術工作可能隨之增加,公司老闆透過全球佈局,也賺到更多的錢,但是並不代表受害者就會因此而獲利。
美國超大零售商Wal-Mart領頭,造就了零售通路革命,大量擊倒全美各地的小型零售商。其所造成的失業人口,如果可以在大型通路業裡找到新工作,雖然薪給與地位都較低,相對而言算是還好。然而全國工作淨流失,代表工作機會減少,有些失業人口就是不會找到新工作。就算如果支持外包者所言,較佳的工作機會果真增加,中低階層的失業人口,可能也無法擔任新增加的高技術工作。這些工作只是預備給未來一代的技術勞動人口。雖然貿易擴張與通路革命,會帶來低廉的產品,可以減輕消費者的負擔。對於以食物及日常用品為消費大宗的中低收入者而言,也較為有利。但是如果一旦失去了工作,斷絕了經濟來源,就算再便宜,也買不起啊!
當然這就是自由貿易與市場競爭,原本所想要達到的極致效率、但卻甚為嚴酷的成果。不過這與哲學家所高唱的階級平等、適材適所、尊重每個人自我發展權等等人性關懷思想,總是格格不入。此時,我每每想起馬克思的各盡所能、各取所需,以免工作與生命間產生背反、異化的崇高理想。 競爭與貿易的擴張,雖然正如同經濟模型所顯示,是追求集體經濟福祉最大化的絕佳途徑。但是全球性優勝劣敗的市場拼鬥結果,卻只容許極度效率化,足以符合這部資本主義機器需求的人們,從中獲取社經利益。不能符合這套體系對於勞動力之評判標準者,就只有失業或是社經地位低落的不幸命運。這使得有效控制自己的性情、人格,努力塑造出一個在市場上賣相良好,足以獲致良好報酬的自己,以便成為高效能生產機制中有價值的一部分,成為人們在資本主義叢林裡生存發展的必備守則。
在提倡自由貿易與市場競爭之餘,回頭想想美國目前業務外包的爭議,以及世界貿易自由化過程中所遭遇的各種抗拒,包括已開發國家對農業與紡織品自由貿易的排拒,開發中國家不斷出現的反全球化浪潮等等,似乎都與前述階級因素有關。馬克思雖然因為不夠效率而被各國所放棄,但是階級與工作異化的問題,卻並未因為社會主義退潮而離我們遠去。它反而在各國經濟政策與人們工作生活之中,如影隨形,不時浮現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